【资料图】
发布会现场。 实习生 王江琪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7月28日电 (寇雅楠、实习生王江琪) 7月26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了2023年上半年内蒙古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快速增长。”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樊永升在会上对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道。
首先,主要金融指标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55.1亿元,同比多增1080.7亿元。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084.5亿元,同比增长10.4%,较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119.2亿元,同比多增779.4亿元,已超上年全年增量151.8亿,增速增量均为近六年来最高水平。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5181.5亿元,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867.9亿元,同比少增118.2亿元。
此外,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自治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6月末,全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贷款余额为3241.3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87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3%和26.6%;比年初分别增加411.4亿元和495.7亿元,分别同比多增236.5亿元和261亿元。二是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杠杆撬动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长期配套融资支持,6月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为7411.6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年初增加432.9亿元,同比多增138.2亿元。三是涉农、小微、普惠、民营等薄弱领域贷款增量扩面。6月末,全区涉农、小微企业和普惠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10728.5亿元、6182.1亿元、263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6%、12.6%和13.1%,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上半年分别新增1188.6亿元、419.2亿元和297.6亿元,分别同比多增620.4亿元、255亿元和116.1亿元。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上半年增长747.2亿元,同比多增414.5亿元,新增额为历史同期新高。
记者从国际收支处范月霞处长处获悉,为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外汇局内蒙古分局聚焦贸易新业态“小额、海量、电子化”的交易特点,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主动探索和完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服务体系,构建贸易新业态高效、安全、低成本跨境结算环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大力促进市场采购、边民互市贸易等贸易新业态发展,持续优化贸易新业态跨境结算方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一是服务中小微主体,优化完善市场采购贸易企业线上资金结算。2022年,指导银行制定市场采购贸易资金结算业务操作流程,开发收付汇业务系统,支持中小微出口企业办理线上收结汇业务,大幅提升外汇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二是积极对接诉求,助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规范发展。秉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点对点”支持有离岸业务需求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国内外产业链关联互动。2022年以来至2023年6月末,全区共办理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收付汇4621.06万美元。同时,外汇局内蒙古分局还进一步优化结算渠道,大力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区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疏通边民互市贸易跨境结算渠道,截至6月末为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办理落地加工付款8458.75万元人民币。
下一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各项要求,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及人民银行总行中心工作,精准有力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为自治区落实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