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应急意识和能力,福田区莲花街道围绕“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
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资料图)
在福田区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活动当天,莲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邓超从“归零心态”“实干心态”“攻坚心态”三方面分享了莲花街道防灾减灾的先进工作经验,莲花街道彩田社区分享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经验。
▲福田区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现场,莲花街道代表介绍防灾减灾工作经验。受访者供图
防灾减灾重在未雨绸缪。活动现场采取有奖问答等方式,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和宣传,累计发放280份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宣传人次超过300人。同时,为提高宣传覆盖范围,莲花街道在商超、学校、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防灾减灾宣传视频投放。5月6日至12日期间,莲花街道在辖区内30多个重点区域进行防灾减灾宣传视频投放,受益人数达2万人次。
这一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莲花街道居民群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和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为居民群众创造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
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只是莲花街道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的一个剪影。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莲花街道全力统筹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狠抓组织建设、基础建设和设施建设,大力夯实辖区防灾减灾基础。
目前莲花街道防灾减灾相关工作初见成效,福中等5个社区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现“全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个社区全覆盖;在汛期和“山竹”“圆规”“马鞍”台风期间,共转移受灾人群5000余人,极大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探索建立高效应急机制
在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莲花街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首先是创新组织建设,建立联动高效减灾体系。延伸综合减灾工作小组,结合街道“访惠聚”工作,将辖区主要单位和各物业负责人以及城中村骨干楼栋长发展为综合减灾小组成员,形成全员参与、共创共建的氛围。
同时,完善制度建设,街道统一制定《社区防灾减灾创建管理制度》《灾害监测预警制度》,确保每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证机制运转的长效性与持续性。此外,根据各级最新要求和形势任务变化,及时修订10项应急预案,将常用预案简易化,形成“一页纸”的可操作方法,增强预案实用性。
其次是狠抓基础建设,不断夯实防灾减灾根基。2022年投入50万元,邀请辖区群众组团参加街道组织的应急逃生专项演练,提升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全年共开展40多场,通过亲身参与,有效提高居民应急逃生技能。
同时,创新深化安全宣传,在中心书城广场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市区安委办领导现场指导观摩,共派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利用50块大型商业电子屏累计播放警示标语、安全视频8000条次,宣传影响10万人次,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识。
此外,不断选优配强应急队伍。组建凤凰大厦、天健、莲花北、梅富四支共100余人的专业应急分队,配齐专业抢险救灾应急设施设备,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每周安排队伍骨干对辖区物业培训。以点带面,提升辖区物业整体应急救援能力水平。
最后是推进设施建设,有力增强安全管理实效。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管理,辖区共设置避难场所12处,对照“十个有”完成标准化建设,可容纳3000余人避难使用,有效保障居民灾时避灾。同时,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投入20余万元筹备救灾物资器材,统一为各社区配备必需的应对灾害的器材或救生设施,为随时响应上级部门要求做好开放和避险转移工作。
此外,莲花街道借助科技力量赋能应急指挥,探索一体管控、一屏调度的应急指挥调度的管理模式,计划安装高空鹰眼23套,已纳入应急监控视频摄像头1000多个,物联感知前端3000多个。借助AI分析能力,高效识别各场景事件,赋能街道精细化治理。
接下来,莲花街道将继续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最强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最硬的举措持续推动防灾减灾各项工作,为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贡献莲花力量,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通讯员 杨北辰 李梅
关键词: